念未央

主盗笔/全职,其他墙头看心情。BL黑花,瓶邪,伞修,双花,研安,荼岩,顺星(顺)等。BG二丫,狗解等。爱好强强、暧昧向互撩,多开放式结局。手速跟不上脑洞,开学即神隐。
女神八月长安、七英俊、琉玄。不看脸的话,男神是南派三叔。

【影评】The Heaven Or The Hell——永恒孤独

*此影评为《夜访吸血鬼》影评,祝阅读愉快。

从地狱到天堂,你在经过人间的路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致路易 

  
    在开头,我想做个简单的人物分析。在这里我要借用一下塔罗牌的寓意,几个主要人物可分别与这几张牌对应——

    路易——愚者
    莱斯特——战车/命运之轮
    阿曼德——审判/教皇    
    克劳迪娅——星星/恶魔

     莱斯特对整个世界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。他认为这世上一切都可以成为归属于他的物品——只要他乐意,他可以把每个地方都搞得鸡犬不宁然后再拍拍屁股走人;亦或是不动声色地悄悄经过,只留下欢享后的狼藉成为夜色中的又一个永恒迷题。他邪魅狷狂,过度的自信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膨胀,导致表面上的举动让同伴路易感到畏惧害怕与难以理解。但他实则是看似无情却有情,他的一切都表明他深谙作为一个吸血鬼的处世之道。他对路易是真心想帮助的,也愿意给每个被转化者一次选择的机会;但他对自己被创造的事实既生气又狂躁,最终演变为一种听之任之的绝望——既然已成定局,那就扮演好吸血鬼这个角色。他怨恨将他转化为吸血鬼的创造者,但同时却又觉得自己作为吸血鬼,算是这世上最自由的人之一(假若吸血鬼也还算人,一种患有嗜血和不死病的人)。所以我觉得他实际上是比路易更能适应的人,但适应力强不一定就代表是件百分百的好事。有人说他对路易好,我却觉得不然。他只是被路易的不一样所吸引,因为千百年来他从来没见过这么独特的吸血鬼,一个这么像人的吸血鬼。他只是被路易所拥有的人类情感给迷住罢了。因为他需要一个足够有趣的同伴,来陪他度过今后漫长的吸血鬼生涯。而这个同伴,除了路易外,就算是换为影片末尾被他转换的小记者,想必结果也是差不多的。一直觉得,吸血鬼是不分性别的。所以对于某些影评中提及的同性之爱,个人并没有太大感觉。不过从影片中可以看出,路易找的同伴一直都是男性,而且都是那种情感很丰富的男性;至于他是否在真的这方面有独特爱好,我们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   阿曼德身上有着一股强烈的宗教色彩,再加上他引领下的那一批吸血鬼来看,简直就像个小教会(还是个有点像邪教的教会)。正像路易对阿曼德所说的那样——“你不是没有我会死,其实你早就死了,不过是想借我来复活。”或许他曾经也有过极为丰富的感情,只是被岁月消磨成了灰烬。欧洲的整批吸血鬼身上,都有种陈旧的腐朽气息。仿佛是一群身着华丽衣裳的小丑,终日沉醉于自己的剧院里,日复一日地上演着那些已经发生了千年的故事,糜烂在时光中,被历史所遗忘。他们的所有行为举动都是夸大的,带有一种既老旧又放肆的夸张,具备典型的哥特式反讽喜剧色彩。时代在更新,他们理应也该更新;可由于他们的颓废与自满,他们懒得更新,所以只是给之前那个即将毁坏的核心罩上了一件新外衣。他们以为自己的审判合情合理,甚至以此为乐,最后却终被其所害。所有的审判,其执行的标准都是相对的。你以为按照条例审判就是理智而客观的处理方法吗?并不,因为规矩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东西,这两者其实是矛盾的。以一种主观的标准去做一个客观判断,便注定会造成一场不可救的错误悲剧。

       克劳迪娅应该是全片中最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人,这或许跟她的年龄也有关。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洋娃娃,却是一架最嗜血的杀人机器。Devil,请记住恶魔永远长着天使般的面孔。她无理取闹,娇纵蛮横的根本原因在于,她有常人无法体会的苦衷——也就是她无法体验正常人的成长历程。这个苦衷注定要伴随她一辈子,也就注定了是种永恒的痛。我个人觉得,她最后在阳光下化为灰烬,实际上是路易受惩罚最重;而对她而言,那其实是一种解脱。当然,对死亡天生的恐惧会导致她拼命挣扎,想要逃离;但是,与其在漫长岁月中永无止境地做一个只会撒娇吸血的小女孩,不如在假母的怀抱中安然化为尘埃。有些错,一旦铸就,总得有人承担后果。而这次承担后果的,不是她,是路易。星星永远只在夜色中闪耀,倘若暴露在了炽烈的阳光下,则立刻了无影踪。The sun represents male ,and the moon stands for female,而我们可怜的克劳迪娅,既拥有不了太阳,也成为不了月亮。她再璀璨,顶多也只能做一颗的星星,以夜色为幕景,燃尽炽烈的心,只为那一点根本留不住的、冰冷而又微弱的光芒。 

         而路易代表的究竟是什么?借塔罗来比喻,其实就是愚者,是一种摸索状态的成长过程——这也正是整部影片的核心。路易看似一直在追寻吸血鬼这个事物的邪恶根源来由;但他实际想追寻的,真的就是如此吗?个人认为非也。他真正所追寻的,其实是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——是不是还有人理解他,是不是还有吸血鬼跟他有同样的想法与负罪感?但很可惜,就如同阿曼德跟他说的那样,“你不属于我们,也不算是客人;你就是你,是一个吸血鬼而已。”个体永远是孤独而分异的,没有任何既定标准来告诉你吸血鬼就应该是什么样子,怎样才是对,怎样才是错。影片借吸血鬼题材,把我们原本对于人生的认知混沌化了,但其本质实际上是同一个道理。是谁说的,吸血鬼生来就该为邪恶?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定论。路易深信上帝创造每一件事物都有理由,而他痛苦的根源就在于,他作为人类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太根深蒂固了。靠着吸食人血来保持自己不老不死、美貌永存,这在他眼里是种极端自私的行为。可他却没有想过,作为一只吸血鬼来说,只有能在这点上达到完美,才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。许多人觉得,路易在最后拒绝了莱斯特的请求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但我却觉得,路易的两次拒绝,恰恰是他寻找新生活方式的起点开端。因为就算他再次与莱斯特生活在一起,又能获得什么呢?每日以莱斯特为参照,不断提醒自己,我是在做一件多么有背良心又惨无人道的事情吗?这也太过残忍了。于是他选择了离去,做一个孤独的吸血鬼。即使日夜在麻木中生活,靠着本能行事,也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,从而不断被内心所折磨要好得多。

    全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片段分别为——路易抱着被自己杀死的保姆站在门口,宣布所有奴隶解放;路易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做阿曼德同伴的请求,转身离开;以及路易最后蹲在莱斯特的身边,柔声告诉他别怕,那只是假的光。这其实也是他成长过程中三个最有代表性的转折点。第一个片段代表路易首次沉入地狱,面对新世界的大门,他惶恐不安,惴惴而行,既不愿接受,也不愿承认,可却始终无法避开事实;直到终于控制不住自己,犯下无可挽回的罪孽,进而崩溃,一把火烧光了自己作为人的前世。但物资虽然被烧毁了,可他在精神与心理上却还是以人的形态存在,他的痛苦依旧。第二个片段是在他失去了克劳迪娅以后,冷漠至极,放任自我,抱着一种与世界为敌的心态,惩罚自己,也惩罚别人。本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了这个身份,找到了精神依托,还有了慰藉,却不想到一个差错,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第三个片段,则是他终于看见了一点新的希望和出路。作为吸血鬼,他要的不是像莱斯特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,也不是像阿曼德那种周谋权衡的生活;他要是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。遇见衰老腐朽的吸血鬼,他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这个现代世界;遇见人类,他更可以借自己的经历让他们看清,不需要吸血、能正常生长直至死亡的一生是多么的珍贵。不管这一生是富贵是贫困,是繁华还是衰败,它总有个结束的时候,总有个解脱点,这事何其幸福。从头到尾,路易其实一直都在疑惑,一直都在寻找,寻找一个平衡点,寻找一种既不违背自己本心又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,寻找吸血鬼这个物种存在于世界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。所幸影片末尾他终于明白,根本没有谁是谁的老师,谁可以作为谁的模板,每个人的吸血鬼生涯都是大相径庭的。他在一步步救赎自己,也一步步找到自己存在于这世上的意义——接纳自我,告诫他人。犯下的过错无法弥补,但是,他可以尽全力让它从此不再发生,使更多的人认清吸血鬼这个种族,别再重蹈覆辙。

    不老不死,青春长驻。The heaven or the hell?这是一个永恒的谜题。路易曾说过,“我们不是死后才下地狱,而是一直都身处于地狱当中”。可反观他被转化之前的生活状态,难道那时作为吸血鬼的人,就不是处于地狱当中吗?他曾经是在地狱,后来则堕入了更深的地狱;但可庆的是,他从未放弃过寻找出路。

   
   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,它没有一出场就给主人公套上一个固有的吸血鬼形象。不是所有的吸血鬼都温柔英俊高大多情,也不是所有的吸血鬼都嗜血狠戾残暴无情,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答案,每个吸血鬼都有对于自己身份的矛盾与认同,都有对于社会发展的接受与抗拒,都有对于未来的向往与迷茫。

   
    不论作为吸血鬼还是人,我们生在这世上都是孤独的;而吸血鬼,更是忍受着比常人放大数十倍、持续时间长达数百倍的永恒孤独。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存在?我们这样活着有何意义?当前的样子,别人眼中认定的所谓标准,就是你想成为的那一类人或吸血鬼吗?这恐怕不仅仅是路易,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深思的问题。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像路易一样去救赎自己,去追寻只属于自己的life style和living meaning。当然,最后的最后——
   
    愿你有个志同道合的company,一同行走在人间。

评论(7)

热度(36)